非遗剪纸进教室,指尖传承文化魂——安吉县递铺成校《冠上加冠》剪纸活动纪实
时间:2025-09-11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非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剪纸更是其中兼具艺术性与生活气息的代表性项目。9月9日,安吉县社区教育学院递铺分院(以下简称“递铺分院”)以“传承非遗技艺,点亮文化生活”为宗旨,精心组织了一场非遗剪纸专题活动,让来自全县各个村镇、社区的20多位学员沉浸式体验了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在指尖流转间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次活动的核心亮点,在于邀请到了安吉县非遗剪纸项目的核心传承人——蒋娟老师亲自授课。作为深耕剪纸领域多年的资深匠人,蒋娟老师不仅拥有精湛的剪纸技艺,更擅长将非遗文化的内涵与通俗化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让零基础的学员也能快速入门。活动伊始,蒋娟老师先以生动的语言为学员们讲解了安吉剪纸的历史渊源:从旧时民间节庆时的窗花、喜花,到如今成为省级非遗项目的文化传承,每一段故事都让学员们对这门古老技艺多了一份敬畏与好奇。随后,她还现场展示了多幅经典剪纸作品,细腻的线条、鲜活的形象,瞬间点燃了学员们的创作热情。

当天的创作主题定为《冠上加冠》,这一主题既蕴含着美好的吉祥寓意,又巧妙地与剪纸技法相契合。“‘冠上加冠’谐音‘官上加官’,在传统民俗中象征着步步高升、顺遂如意,而我们今天选择以鸡冠花为创作载体,就是用花朵的‘冠’来呼应这一寓意。” 蒋娟老师一边解释主题内涵,一边手持剪刀示范基础技法:从纸张的折叠方式、图案的勾勒技巧,到剪刀的握法与下刀力度,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细致入微。考虑到部分学员是首次接触剪纸,她还特意放慢节奏,逐桌巡视指导,针对学员们在裁剪过程中遇到的“线条不流畅”“图案易断裂”等问题,手把手传授解决技巧。

在掌握基础技法后,活动进入了最令人期待的创作环节。学员们纷纷拿起剪刀、彩纸,按照蒋娟老师的指导,先在纸上轻轻勾勒出鸡冠花的轮廓——有的设计成绽放的单朵形态,有的则搭配叶片组成雅致的花束,还有的加入了蝴蝶、蜜蜂等元素增添生机。裁剪过程中,现场不时响起剪刀“咔嚓咔嚓”的清脆声响,学员们专注的眼神、认真的神情,成为了活动现场最动人的画面。遇到复杂的花纹,大家还会互相交流经验,或是向蒋娟老师请教,浓厚的学习氛围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完成剪纸后,活动进一步升级为“彩色粘贴”环节。学员们根据自己的创意,将剪好的鸡冠花图案粘贴在不同颜色的底纸上,有的用红色底纸凸显花朵的热烈,有的用绿色底纸营造自然清新的氛围,还有的搭配黄色、粉色等色彩,让作品更具层次感。经过一番精心创作,一幅幅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鸡冠花剪纸作品相继完成:有的作品线条利落,展现出简约之美;有的作品花纹繁复,尽显精致细节;还有的作品融入了个人风格,充满了创意巧思。当学员们举起自己的作品展示时,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现场掌声、赞叹声不断。

此次递铺分院组织的非遗剪纸活动,不仅让学员们近距离接触了非遗文化,掌握了剪纸的基础技艺,更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与吉祥文化的内涵。来自递铺街道的学员王阿姨表示:“以前只在过年时见过剪纸,今天自己动手做了一幅鸡冠花,才知道这门手艺这么有意思,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学到了传统文化,特别有意义。”而蒋娟老师也在活动结束时感慨:“非遗传承需要更多人的参与,递铺分院搭建的这个平台非常好,能让更多基层群众接触到剪纸艺术,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来。”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传承,而传承的关键在于让更多人了解、热爱并参与其中。递铺分院此次开展的《冠上加冠》非遗剪纸活动,既是对安吉本土非遗文化的一次有效推广,也是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生动实践。未来,相信这样的非遗体验活动会越来越多,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在更多人的指尖与心中落地生根。(陈丽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