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共研美育课 非遗赋能美育心
——长兴县中小学美术教师单元整体教学能力提升90学分中级培训班外出学习活动顺利完成
时间:2025-05-21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为贯彻落实新课标下教师专业发展要求,长兴教师进修学院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于5月13日至15日,组织长兴县中小学美术教师单元整体教学能力提升90学分中级培训班35名学员赴平湖、杭州开展观摩研修。本次培训采用跨区域研修模式,通过“实地观摩+课例研讨+专家指导”三维联动,重点围绕本土资源课程转化与非遗文化传承创新两大主题展开,有效促进了参训教师从传统技能传授向文化理解与课程开发能力的专业提升。

案例展示:本土文化资源的教学转化实践

在浙江省平湖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示范课例观摩中,三位教师围绕平湖标志

性文化地标“报本塔”展开创新教学:‌陈璐老师的《古塔溯源》一课,通过“初探寻—识塔韵—我来修”三环节,引导学生理解古塔建筑价值与文化内涵,体验考古与修复的乐趣;‌陈诗洁老师的《纹韵探珍》一课,带领学生提取古塔纹样设计文创产品,实现传统纹样的当代转化;‌何迪怡的《塔影传乡》一课,运用“即梦AI”软件创作古塔IP形象,探索数字化传播新路径。通过观摩“报本塔”系列课例,学员们了解了“文化溯源—元素提取—现代转化”的三阶教学设计方法。  

‌专家把脉: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建议

课后研讨环节,浙江省美术特级教师‌朱国华指出:教学需精准把握文化元素

提取的典型性;平湖市教师进修学校美术教研员赵永华对比分析了传统技能传授与文化理解教学的差异;浙派名师长兴县第八小学副校长‌梁世伟充分肯定了“让静态文化资源焕发教育生命力”的实践操作;嘉兴市学科带头人东湖小学‌钟叶红提出“以问题驱动学生深度体验”的操作建议。四位专家的教学把脉为学员们进一步明确本土资源课程转化设计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成果观摩:从课堂到博物馆的实践延伸

在平湖市‌东湖中学,学员们深入考察省级非遗“西瓜灯雕刻”“喜印制作”等特色课程。学生在瓜皮上雕琢山水花鸟的精湛技艺,以及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融合的印章艺术,展现了非遗文化的创新转化,为参训学员提供了传统文化进课堂的鲜活案例。

接着,学员们到‌平湖市博物馆观摩‌平师附小“自然童心·博物附小”美育成果展‌。展览涵盖集团三校美育教师团队引领同学们对话自然、对话世界,创作的近400件艺术作品,呈现学校通过项目化学习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成果。

行程最后一站,学员们赴杭州市求知小学观摩传统工艺与校园美育融合的校园博物馆“片庐”。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锦灰堆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校党总支副书记赵士华作《古陶瓷标本校园博物馆的美育》讲座,系统介绍了“将博物馆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的创新实践模式,为校园美育特色建设提供了新思路。随后,学员们实地参观了馆中陈列的古瓷片、画像石、瓦当,师生创作的扎染、堆拓的文创产品等。最后学员们体验了古陶瓷纹样拓片书签制作,亲身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美育的融合魅力。

此次培训,学员们深刻体会到跨区域研修对美育创新的推动作用,有效提升参训学员师的文化理解力与教学创新力。来自长兴一小的马雯烨老师表示:“此次精彩的课例展示让我学习到了将地标建筑转化为课程资源的系统方法,特别是AI古塔IP创作环节,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数字生命力。”(沈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