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一体进车间 德技双馨能挣钱
——江山高级技工学校“工学一体,双元双导,德技双馨”人才培养实现六方共赢
时间:2025-01-15 来源:浙江职成教网

近日,潮新闻发布的《衢州这所学校“工学结合”模式结出硕果,学生边读书边工作,月薪过万》火爆全网,上了热搜,《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十多家媒体争相转发,评论点赞超百万,主媒体阅读量及派生播放量已经过亿,绝大多数都在赞美浙江、赞美衢州、赞美企业、赞美学校、赞美这种培养人才的模式,各路专家、博主也纷纷出来发言,认为值得全国推广。是何方神圣如此劲爆网民?网民热捧的背后究竟有何等惊人的秘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江山高级技工学校推行“工学一体,双元双导,德技双馨”人才培养模式的前世今生。

一、实施背景

一)从“半工半读”到“工学一体”的嬗变

江山高级技工学校是衢州地区目前唯一一所高级技工学校。1958年,省建筑工业厅依托原国有大型企业——江山水泥厂创办的一所职技校,原名是浙江省建材职技校学校创办之初面向全省只招100名学生,实行“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目标是培养企业急需的中等技术人员和工人。浙江省建材职技校迁离后,江山水泥厂子弟学校设立高中部,“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得以延续。2001年学校增挂“江山技工学校”牌子,2021年升格为“江山高级技工学校”。几经变革,江山水泥厂已经多次改制,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一直没有改变,学校背靠江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真正是“前校后厂、厂校合一”,校企全方位互通,企业的产品是学生的作品,这为学校推行“工学一体,双元双导,德技双馨”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从传统学徒到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迭代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需要能及时适应转型升级的实用型专业技能人才。为了实现职前和职后的无缝衔接,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实施“工学一体”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早在2015年8月,人社部、财政部共同印发了《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制定了《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在全国技工院校中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企业新型学徒制是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模式,即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为企业输送稳定的技术工人。

(三)从学校育人到校企双元育人的跨越

江山高级技工学校充分利用背靠企业的办学优势,在如何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上摸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经过不断地摸索和传承,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得以巩固和发展,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工学一体,双元双导,德技双馨”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这一模式推广到本地用工需求量大、技术要求高的浙江安贝实业有限公司、浙江明润精密轴承有限公司、江山热威电热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江山万里扬等企业,形成了“企业得人才、学生得技能、老师得锻炼、家长得实惠、学校得发展、政府得人力”多方共赢的办学格局。

(四)从教室知识灌输到车间技能训练的转变

在当今社会,让毕业生顺利就业并能获得较好的报酬应该成为技工院校办学重要的价值取向,而能顺利就业并获得较好报酬的前提是学生能吃苦耐劳并掌握一技之长。技工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习惯相对较差,他们往往被贴上“中考失败者”的标签,部分学生对坐在教室中学习提不起精神,对单纯的知识灌输不感兴趣,但这并不表明他们不爱学习、不会学习、不愿学习。按照多元智能理论,他们有潜在的智能没有得到开发,在合适的环境中,他们同样可以学得很好,同样可以展示人生的精彩。在技工院校的学生中,也难免会有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学生,为了保证顺利完成学业,他们需要学校为他们寻找勤工俭学的机会,为家庭减轻负担。江山高级技工学校在高级工段学生中开展的“工学一体,双元双导,德技双馨”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把学生的学习从教室搬到车间,通过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既能学到技能,也能从中获得相应的报酬,更为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在边工边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在潜移默化中把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转化成自己个人的内在品格。

二、模式建构

经过多年实践,江山高级技工学校构建了“工学一体,双元双导,德技双馨”的现代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真正落实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技工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企业、学校在育人中的主体作用,共同发挥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在育人中的导师作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技能的提升,同时也高度重视学生优良品德的教育与养成。“工学一体”是育人路径,“双元双导”是育人主体,“德技双馨”是育人目标。这一模式先后在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机械设备维修等专业中试行,不仅提升了师生的技能水平,而且提高了专业建设能力。

“工学一体,双元双导,德技双馨”人才培养模式架构图

三、实施策略

(一)企业进学校,课堂变车间

1.企业进学校。2012年以来,学校就先后与中移客服在线、雷士灯具、京东、奥克斯等7家企业达成协议,将企业的生产线(工作岗位)搬进学校,企业和学校共同探讨将生产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车间环境中完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学校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奠定了扎实的校企合作基础,学校、企业共同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

2.车间变课堂。企业在学校设立的生产线(工作岗位)成了师生开展教学的课堂,企业的技术人员亲自为学生开展技能培训,将生产任务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学校老师负责课堂管理,企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学生负责完成企业交给的生产任务,在完成生产任务的过程,学习专业技能,巩固专业知识。这种在实践中学习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专业体系的理解,在车间中学习的教学模式也比传统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二)招生即招工,学生成学徒

1.招生即招工。企业招工难,招到稳定的高技能人才更难,多年来,学校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与企业共同探讨招人、育人、留人的策略。开设企业冠名班(订单班)、实施工学一体的双元制教学是企业招人、留人的最佳路径。每年招生时,学校都会与企业共同探讨开设冠名班,在招生的同时即为企业招工,这部分学生通过学校、企业的共同培养,最终成为企业稳定的高技能人才。

2.学生成学徒。冠名班的学生在招生时就与学校、企业签订协议,既是学校的学生,同时也是企业的准员工,校企双方为他们配备了企业师傅,学生与师傅结成师徒关系。学生在企业岗位上接受师傅的技术指导。工学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了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解决了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

(三)上学即上岗,工作即学习

1.上学即上岗。学生进入学校后,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量身定设岗位,让一部分对传统课堂不感兴趣的学生在学校内工学一体化学习工作站中接受培养,掌握基本的企业上岗要求。经过必要的上岗前培训教育后,学生即到企业岗位上参与实习锻炼。学生在两年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是上学与上岗交替融合。

2.工作即学习。学校根据各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求,为学生制定适岗的学习标准。学校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与调研,摸清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结合岗位工种说明书,按照从“工作领域”转变为“学习领域”的要求,形成校本教材,以岗位典型性任务为主要内容实施培训。学校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参与梳理典型工作任务和代表性工作任务,规划出学生的学习路径,并按学习路径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内容,重组课程体系,制订专业培养方案。在工作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真正形成融合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构建包含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递进式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生的学习是在企业中的实训和课堂上的学习有机结合,三分之二时间在企业接受岗位技能培训,三分之一时间在企业提供的教室学习技能理论知识,同时结合线上学习。

学生在企业接受理论学习教育

学生在车间中学习 

(四)师傅是导师,老师担双职

1.师傅是导师。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即成为一名学徒,学校和企业会为每一名学生配备师傅,师傅既是学徒的技能导师,也是学徒的人生导师,既要指导学徒掌握技能,也要教育学徒学会做人;既要对学徒进行技能训练,也要对学徒进行考核评价。企业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参与课堂教学,把最先进、最实用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入课堂,为教学注入活力,让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2.老师担双职。为加强学生在企业期间的管理,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的教师参加学生实习管理,教师在企业中既要管理学生,也要参与企业生产实践,通过企业岗位训练来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教师根据人培方案要求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一方面定期对学生的课业学习状况进行线上和纸笔考核,适时反馈、沟通,保证学习过程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通过技能实操指导老师的评价和工作业绩进行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

(五)岗位练技能,劳动塑品德

1.岗位练技能。真正的技能必须在工作岗位上才能练就,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企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学生的学习任务,企业的岗位标准是学生的课程标准,企业的产品是学生的作品。企业和学校为学生学习和创作成果提供展示平台,如开展CAD手绘作品展评、精密零配件制作等手工艺作品展评等。经过工学一体化培训的学生在技能掌握方面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2.劳动塑品德。“知行合一、德技双馨”是技工教育始终贯彻的育人理念,在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始终把学生的品德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充分发挥企业师傅、学校老师的双导师作用,在岗位上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体会到勤俭节约、精益求精、尊重劳动成果的重要意义。一位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钱都交给奶奶保管,我是留守儿童,是奶奶带大的,赚了钱要孝顺奶奶。”简单的话语让现场的记者、老师纷纷为他点赞。

四、实施成效

(一)企业得人才

校企共育,培养出更多适合企业生产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实现了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零距离接轨。构建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以技能实践为导向,以锻造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为主线”的新型学生评价体系,创新了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学生在实习企业稳定就业搭建了平台。浙江明润精密轴承有限公司老总曹金明对这些在校学生技术工人高度认可,他认为“相对社会招聘工人,这些学生技工学习能力强,技术进步快,最关键是能留得住,这对公司来说无疑是一笔财富。”

(二)学生得技能

通过工学一体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在企业工学交替中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也从传统的知识体系向能力本位转变。通过工学交替,学生从抽象的理论学习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巩固了专业知识。学生在企业学满两年,由校企双方组织技能评价机构进行高级工认证。几年的实践证明,在企业参与工学一体化教学实践的学生比一般的在校生更容易取得高级工证书。同时,由于学生在企业得到了充分的技能训练,学生在技能大赛的成绩明显提升,参加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社会服务委员会和“一技成”天赋教育联盟联合面向全国举办的2023第一届“OSTE联盟杯”人形机器人大赛决赛,学校的5支参赛队伍在135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均获不同赛项一等奖,学校获得总决赛总冠军。

(三)家长得实惠

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企业为在岗位上作出贡献的学生(准员工)支付相应的报酬,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无形中为家庭减轻了负担。一些表现好的学生,甚至为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在企业参加工学一体化学习的大多数同学月工资都能达到8000元以上,如在浙江明润精密轴承有限公司的祝同学边实习边学习,目前月薪过万,他已攒下了十多万元积蓄。

(四)老师得锻炼

为促进专业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提升,学校每年都会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锻炼,这些教师既参与实习学生的管理,同时也参与企业生产,在真正的企业生产岗位上训练专业技能,这种训练比在学校实训室的训练更富挑战性,具有更强的实战性。教师对企业工作流程也更加熟悉了,无论对自身素质提升,还是在今后指导课堂教学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五)学校得发展

江山高级技工学校在推进“工学一体,双元双导,德技双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整体实力也得到极大提升,在本地初中毕业生急剧下降的情况下,学校仍然保持原有的办学规模,招生生源地得到进一步扩展。良好的办学质量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作为民办学校,有两个专业群成功入围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江山市委、市政府将依托江山高级技工学校筹建技师学院,目前已完成了设计等工作,即将动工建设。

(六)政府得人力

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四五线城市人口持续外流,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欠发达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控制人口外流是欠发达地区政府部门必须研究的大课题。高端人才外流难以控制,只能靠提高留在本地劳教者素质、吸收外来人口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表明,优质的技工教育是吸引外来人口的一条重要途径,近五年来,江山高级技工学校外省籍学生比例逐年提高,招收外省籍学生已经从2020年的13个省扩大到2024年的20个省,外地生源不断增多,已超过在校生的三分之一,为当地经济发展输送了一大批高技能后备军。

五、问题与展望

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技工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但在推进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困惑:一是企业和学校融合度还不够,有时会出现学校一头“热”的现象,有些企业对员工的需求不是很多,技能上也不需要很高,所以当学校提出工学一体教学尝试时往往会受到冷遇。二是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工学一体化教学还在试行中,相关的政策还没有到位,政府的扶持力度远远低于实际的需要,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都缺乏相关法律的保障。三是教师积极性不高,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新的教学体系缺乏相关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对企业的生产任务还认识不足,在复杂的工学一化教学体例面前存在恐惧心理。同时由于受现行的报销制度影响,教师往返企业的支出难以报销,教师对频繁下企业有抵触心理,教师频繁下企业也会影响正常教学。四是部分家长不愿让子女吃苦,不愿让子女在一线车间接受锻炼,部分学生自身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往往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

纵然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目前还存在不少困难,但从主管部门的决心、民众的支持、学校的实施成效可以看出,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未来技工教育的大趋势。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最好地诠释了“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的千古真理。教无定法,学无定式,适合的、有效的才是衡量标准,这种培养模式是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蔡之青 王益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