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教”改革 提高中职人才培养质量
时间:2021-03-19 来源:《中国教育报》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导引着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三教”改革形成了一个闭环的整体系统,以教师为根本、教材为基础、教法为手段,着重解决了“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等核心问题,是进一步提升中职育人质量的关键一环,更是其在现实境遇下发展的必然选择。佛山市顺德区北滘职业技术学校早在2004年就将项目式教学引入到课堂当中,对教师、教材、教法的全要素进行改革与探索。

多措并举,优化“双师”队伍

目前,中职学校师资力量不充足,教师结构单一,为解决此困局,学校积极拓宽师资来源,多途径引进各方贤能,通过招揽企业技术能手、社会精英、技能大师,促进教师结构的布局优化;另外,积极推动企业、行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双向流动,通过拓宽教师的“学术圈”,鼓励教师融入“行业圈”,不断学习大家、名家的经验,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体系,让教师能在更广阔、更自主的环境中磨炼成长。

大力建设与发展大师工作室与名师工作室。首先,引进技能大师、行业领军人才、名师名匠兼职任教和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其次,加大学校名师工作室的建设,通过向上级部门申报,学校以佛山市名教师彭海胜老师为主持人和引领人,成功申报了顺德区名教师工作室、专家工作室、课件刨创工作室、微课制作工作室等专业发展工作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

以建设课程体系为基础,加快对教材的改革与创新

实施以课程体系为基础的教材改革,不断更新教材内容,确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通过职业能力分析,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岗位项目教学,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标准、共同实施教学、共建实训基地、共同组织评价。坚持能力本位的思想,打破学科化的教材设计模式,联合行业企业共同研制反映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的课程教学标准,并联合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的新形态教材。根据“1+X”证书制度试点的进展,及时将新工艺、新规范充实进入教材内容,实现书证融通。增加与职业岗位相关的实训课程,适度降低理论课程的比例,彰显教学特色,使其能够紧贴生产生活实际。

大力开发教材信息化资源,研发立体化教材。配合混合式教学、在线学习等教学改革的需要,学校从2007年开始开发100多门在线课程。公开出版的14部教材已在全国推广,100多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被多所学校采用,对国内其他中职学校教育起到了指导和借鉴作用。与数字化资源建设相关的成果“基于数字化资源建设的中职教师‘两线五能’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交互式动画课件的设计开发与教学应用”分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与二等奖。

以教法改革为突破,打造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通过探究化教学、小组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方式和手段,推进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打破单一的课室教学,推行“校内课堂”“企业课堂”“线上课堂”的多维学习,学生不仅能在教室里学习,而且可以深入企业,育训结合,同时借助网络智慧学习平台,进行线上学习。

打造立体式、全方位的联合育人体系,扎根本地,辐射广东,形成产学研生态圈。瞄准地方千亿产业链,依托产业平台构建立体式全方位育人体系,开展企业定制培养、企业顶岗实习、企业导师联合实训和创新创业训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和实践舞台,提升了创新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新模式成效显著,学校教师使用该模式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得两次全国一等奖、3次全国二等奖。学校彭海胜、周凉凉、何明月等老师在全国进行了40余次有关教学改革与信息化教学的专题讲座。

“三教”改革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强,毕业生就业率高于95%,累计输送高水平人才2000余人。32名学生被美的和碧桂园等企业评为“优秀员工”,有两名学生自创品牌,在国内开设多家分店;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技能竞赛,7年来累计参加区级以上各类技能竞赛获三等奖以上奖励136项;获得国家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2项;近年初次就业率逐年提升,约70%就业面向美的和碧桂园等对口企业,学生的平均工资由2500元上升到4300元;推进产教深度融合,顺德中德工业学院、顺德智慧家电产业学院,还有一批本地企业进驻学校。

社会推广面不断扩大,改革成效辐射作用效果显著,学校多次举办大型会议与高峰论坛。2017年4月,彭海胜、唐建军、周凉凉老师在“全国互联网+职业教育创新高峰论坛”上为数百名校长和教师作专题报告,全国职教同行72次来校进行交流。中国教育电视台、《珠江商报》等媒体及现代职业教育网等门户网站对师生进行了采访报道。(彭海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