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这是推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一个专项文件,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质性往前推进了一大步。作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交叉领域的政策文件,《办法》的颁布既为规范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探索发展提供了依据,又为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供了助力。为帮助职业院校更好地了解文件出台的意义和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本报特此刊发3位职教专家的文章和6所本科职教试点学校负责人的声音。
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大突破
徐国庆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条件、要求、程序等做了具体规定。教育部正式启动职业院校设置本科专业工作,标志着经过多年论证,职业本科教育终于从研究转向了全面实践,未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将由三级学制构成,即职业中等教育、职业专科教育和职业本科教育。这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突破,将对职业教育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使职业教育在2035现代化目标实现中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职业本科教育的举办也丰富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是我国高等教育对世界的重要贡献。
什么是职业本科教育
职业本科教育在学术意义上是否成立?这是人们对于职业本科教育的最大疑问所在。
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是职业本科教育和技术应用本科教育之间存在边界模糊问题。事实上,二者的区分是明显的。
技术应用本科教育虽冠以“技术”二字,但从办学内涵看,还是应该归属到工程本科教育,它是工程教育分化为工程科学教育、工程规划教育和工程应用教育的结果。技术应用本科教育实为工程应用本科教育。而职业本科教育是从职业教育内部延伸出来的教育,是完全按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举办的本科教育。
技术应用本科教育本质上还是理论性的,其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是理论知识,只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更为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职业本科教育则本质上是实践性的、职业性的,是深深扎根于职业实践进行人才培养的教育,其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是各行各业的职业能力要求。
是否需要职业本科教育
把职业教育推进到本科层次,是20世纪后期以来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使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及时地跟上了世界步伐,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德国的双元制大学、日本的专门职业大学、英国的科技大学,均是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机构。有些国家的教育体系中虽然没有专门的职业本科教育实体,但专业形式的职业本科教育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如澳大利亚TAFE学院中的许多专业均有本科层次。美国职业本科教育存在于大学,有的甚至是办学水平很高的大学,如普渡大学。普渡大学设有两个学院,即工程学院与技术学院。由于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分化,单纯依靠工程学院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该校1964年成立了技术学院。法国的大学和大学校也实施职业本科教育,其大学的职业本科教育称为“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颁发的是大学技术文凭。
从它们普遍使用的概念可以看到,这些国家职业本科教育的内容总体上偏向技术应用,即在这种教育中,学生学习的是行业通用技术,而不是单个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
如何发展职业本科教育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应注意处理好两个问题。
一是加快对职业本科教育办学内涵的探索。职业本科教育专业设置文件的颁布,只是解决了职业本科教育实施的行政许可问题,对于什么是职业本科教育,其实践形态是什么,办学规律是什么,评估标准是什么等问题,则需要用长期、深入的学术研究和办学实践来回答。作为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其人才培养首先应遵循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既然是本科层次的教育,其人才培养又必须达到本科教育水平。在院校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要求、校企合作等方面,职业本科教育均需要进行全新探索。相应地,应建立适合职业本科教育的评估体系,如果简单移植普通本科教育的评估标准,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将很难坚持。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本科教育要培养的是能在企业直接就业,并能即刻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技术型人才。他们要胜任的或者是具有技术复杂性的操作岗位,或者是为一线操作者提供技术方案的应用技术岗位。
二是要使职业本科教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领头羊。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应极力避免学历高移中出现的“基础萎缩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高学历层次的职业教育往往倾向于从普通学校招收学生,从而使不同学历层次的职业教育之间不仅没有建立起衔接关系,反而建立起了竞争关系。
要看到,贯通培养正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趋势。培养更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仅仅通过举办职业本科教育是不够的,还要把各级职业教育衔接起来,建立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使学习者能在这个体系中累积性地进行学习。这就要加快职教高考制度建设,使职业本科教育有途径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职教高考制度建设需要加强两个方面:一是增强职教高考对学生的吸引力,让相当数量的学生愿意把职教高考作为其升入高等学校的重要途径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大幅度扩大职教高考学生升学志愿选择的广度和自由度。二是增强职教高考对职业本科教育的吸引力,使职业本科教育愿意采取职教高考途径从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学生。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改革考试内容,选择更能为学生进入职业本科学习奠定基础的内容作为职教高考的内容。
专业设置把握好三个关键
孙诚
有效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关键在于厘清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产业发展诉求、把握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契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政策设计要点。
一、厘清产业发展诉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抓住了经济全球化发展机遇,积极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在制造业等诸多领域建立了配套齐全、链条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造就了“世界工厂”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然而,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总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且受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表现出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高精尖人才、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传统产业人才技能提升和转岗压力较大等问题。职业教育作为产业人才配置的重要依托,理应承担起提升人才培养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规格的任务,这也成为职业教育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合理配置人才结构的必然选择。
二、把握职教发展趋势。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育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契合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国家政策主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从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来看,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应有之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对从业者技能综合性和复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职业教育需要讲授的知识和技术越来越艰深。职业教育理应跟紧时代步伐,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层次,尽可能地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加深入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教学内容,而这种客观要求必然需要发展本科乃至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纵观世界工业化国家和地区20世纪中后期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发现,以本科层次为核心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支撑,推动和引领了产业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三、契合政策设计要点。专业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管理主体和实施主体在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过程中,首先要找准专业定位,即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科学技术发展实际,打造应用型核心专业,找准专业定位,突破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过窄过细的弊端,充分进行专业整合,设置覆盖面宽且广的专业,不盲目攀比学术型研究型大学。其次要服务经济发展,即专业布点应主动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培养解决复杂问题、进行复杂操作、确需长学制培养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主要从事科技成果、实验成果转化,生产加工中高端产品、提供中高端服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再其次要严格规范要求,根据专业设置的具体规则、操作路径等刚性要求有序推进、规范管理。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院校须具备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教师队伍,具有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备开办专业所必需的合作企业、经费、校舍、仪器设备、实习实训场所等办学条件,拥有较好的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的工作基础,具有较高的培养质量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夯实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基础
米靖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系统、全面加强专业设置管理是引导和推动本科职业教育优质发展的前提,可谓关键中的关键。近日,教育部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建立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的国家制度。
专业设置是体现现代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根本性指标。《办法》充分把握现代职教发展规律,立足当前本科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为新时代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确立原则、形成制度、指明方向。
一是突出类型教育特点。现代职教体系中的本科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类型属性,其专业设置体现类型教育的规律性特点,应当面向技术技能人才链条的高端层次,适应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办法》强调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类型属性和特点,确定其培养定位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切实从教育制度的专业管理方面构建起我国中职和高职之后的本科层级技术技能人才积累体系和机制。这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应产教融合需求迈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使我国本科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一锤定音,切实将现代职业教育链、技术技能人才链与产业全链条紧密衔接。
二是形成三级管理机制。现代教育专业设置管理的有效模式体现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协同、各司其职、合力落实。《办法》明确构建起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三级管理机制,即由教育部负责专业设置的管理和指导,制定并发布专业目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做好本行政区域内高校本科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和专业结构;高校则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重点领域,设置服务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对接新职业的相关专业。国家引导、区域统筹、高校自主的模式确保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形成国家有标准、省级可优化、高校能发力的有效机制。
三是产教融合贯穿全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本质特征和根本路径。《办法》强调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主动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此,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定期发布行业人才需求及专业设置指导建议等信息。高校则聚焦产业、行业、企业和职业发展需求明确专业设置的可行性,并且必须由校企共同完成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办法》从根本上确保了产教融合贯穿于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四是动态落实评价监测。现代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建立良好有效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势在必行。《办法》确定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健全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并且通过阶段性评价和周期性评估监测扶优裁弱,实现专业布局不断优化和专业结构持续完善,使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在国家制度层面得以确立。
当前,各地在准确理解《办法》内在要求的基础上,全面加强落实是夯实专业设置和建设质量,切实推动本科职业教育创新高效发展的关键。
一要产教同步谋划、校企聚焦融合。要建立区域产业人才需求的预测与发布机制,构建常态化校企共研、共建、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机制,形成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和评价标准研发以及实施评测的常态机制。
二要夯实五业联动、强化五方合力。区域职教专业设置和建设水平取决于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专业“五业联动”的效果,并受制于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五方合力”的强弱。区域推进《办法》落地,迫切需要通过共建应用技术转化中心、产品工艺研发中心、高端人才培育基地等,全力打造技术技能积累研发联合体,全面支撑本科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同时要成立实体化运作的职教集团,化解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建设的制度性难题。
三要优化衔接机制、形成类型体系。各地要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融互通和衔接转换,实现书证融通;同步深化应用型学位制度建设,形成中、高、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有效衔接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在建成一批高水平职教本科院校的同时,积极支持普通本科高校探索职教本科专业建设,强化职教本科与普通本科的渗透和融通;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产教融合性,切实向“应用”转型,为本科职教专业搭建向上延伸的通路。
四要提升基础能力、打造一流师资。要聚焦教师学术性和职业性,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专业知识的应用性;充分发挥普通类和职教类师范院校优势,强化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作用,会同知名企业,实施本科职教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建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聘用制度并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的绩效管理水平。
本科试点院校声音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校长和飞:
构建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专业体系
学校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布局,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构建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的专业体系。以制定学校“十四五”专业建设规划为切入点,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重塑学校专业发展目标;积极审慎推进新增本科专业的申报工作,加强新专业建设的可行性研究,选择本地产业急需、就业需求旺盛、办学基础厚实并确需长学制培养的专业申报;持续加强专业基础条件建设,打造包括高学历、高职称、“双师型”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一线兼职教师在内的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不断加大对开办经费、仪器设备、实验实训场所等办学条件的投入;积极寻求与大型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的合作,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路径。与此同时,建立敏锐的专业评估和预警机制,对社会需求不足和招生生源不足的专业,建立停招、退出机制。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王振杰:
办好本科职业教育须坚持三大定位
一是在办学定位上坚持职业教育类型。要坚持为服务区域及周边经济发展而办,坚持为服务建设经济体系、提高企业效益而办,坚持为更高质量的就业而办。二是在培养定位上坚持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有别于普通本科教育和高职专科教育,相比前者,除具备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更熟练的复杂设备操作技能;相比后者,更加突出高层次知识与复杂问题技能。三是在模式定位上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动服务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与企业深度合作,与优质企业合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任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满足企业对高层次技术和复杂操作技能方面的需求。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理事长李海燕:
探索专业设置及形成特色的有效方法
学校积极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改革,探索专业设置及形成专业特色的有效方法。紧密对接周口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10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合作建立了4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以及口腔医学研究中心、港口物流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学校坚持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突出技术应用特色,以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对人才规格和质量的要求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徐国荣:
对接产业需求设置本科职业教育专业
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是全国首批15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大类专业为主干,财经商贸和文化艺术等专业大类与之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学校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产业领域,适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基于相关专业办学优势来进行分析论证、设置职业本科专业。结合软件企业办软件大学的办学优势,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区块链学院。2019年已开设软件工程等10个本科试点专业,2020年申报增设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等5个本科专业,专注软件工程、区块链、信息安全等相关本科层次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试点,做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与学校办学特色相契合。学校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对应的岗位群;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分析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制定能力标准;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德技并修,实现“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高层次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吴学敏:
以专业发展带动学校全面升级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强调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的育人属性,彰显并巩固职业教育类型特征,补足了职业教育体系缺位环节,深化了职业教育供给改革的治本之策。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将持续强化专业建设在试点开展中的核心地位,瞄准建设“支撑制造、全国领军、世界水平”的职业技术大学的远景目标,对接装备制造产业链,组建以通用装备技术、专业装备技术、工业信息技术为主干,以制造装备设计、管理服务、贸易流通为支撑的专业集群架构,以专业率先发展带动学校事业发展全面提档升级。一是学校专业整体定位向装备制造产业高端——智能制造领域上移,每个专业定位从相关产业中低端岗位群向产业高端岗位群上移,推进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二是突出人才培养的岗位适用性、技术复合性、思维创新性,提高学生对工作岗位的技术迁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在原有学校机构纵向体系基础上,建立相对灵活的以专业集群为基础,以跨学院的人才培养项目和应用技术研发项目为载体的横向协同育人机制。四是深入研究涵盖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实训实习标准、评价标准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体系,研制指导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结凝练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