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类型定位聚焦立德树人
时间:2020-12-15 来源:《中国教育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明确要求,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院校要立足类型教育战略定位,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及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一、德育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条件

高质量发展是人民对教育的期待,也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定位与时代精神。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必须凸显类型特色,通过提高育人质量,真正树立起中国的职业教育品牌。

德育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治纪律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是提升人才素质的关键要素,更是确保人才质量的首要条件。提高育人质量,首要的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教育,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全面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专业质量评价、人才项目评审和教学科研成果评估。

二、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

德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首要内容,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正确方向的必然要求。

德育工作要围绕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科学设置德育内容。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严格落实党中央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要求,开足开齐开好思政课程,发挥思政课程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认知规律,因地制宜实施情景式、案例式、活动式等教法,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政课程。

要促进五育融合,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学校教学全过程。统筹推进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持续开展“文明风采”“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培养培训一大批德育骨干管理人员、思政课专任教师、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引导校企合作共建一批德育实践基地、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打造一批思政课示范课堂和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点的思政教育案例。

三、在创新德育工作机制上主动作为

做好德育工作,职业院校须着力打造“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要加强党委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课程思政的体制机制,引导专业课教师挖掘每一门专业课和实习实训环节的育人因素,将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和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将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培训纳入省级培训规划。在勤工俭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环节中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培养。要培育建设一批“三全育人”典型学校,打造一批名班主任工作室,总结推广一批德育特色案例。建好用好网络德育阵地,强化网络育人载体,提升学校应用新媒体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涉及学校教育内部的各个环节和部门,也涉及家庭、社会等多个要素。一方面,职业院校要主动担当,争取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社区以及各种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并同所在地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等建立固定联系,协同推进加强学校党建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提升学校德育质量;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利用校企协同育人的优势,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德育资源,鼓励引导校企共建德育实践基地,从产教融合型企业和校企合作企业中聘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大国工匠、道德模范担任德育兼职导师。(刘宝民 张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