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肩负着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人力与技术支撑,推广技术、服务、标准与理念,推进示范项目建设等重要使命。日前教育部等8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提出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的任务要求。服务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高职院校要按照新的任务要求,针对跨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跨文化教育的制度与教学设计,并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明确培养目标,将跨文化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职业技术人才。
在人才培养上,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跨文化教育在发展取向上,不限于通常意义上的外语教育和跨文化培训,同时更重视成为跨文化人的经历过程,培养学生通晓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丰富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增强跨文化意识,提升跨文化能力,将跨文化能力作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培养学生在熟练掌握本领域本行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基础上,通晓有关国家当地语言,把握世界格局,通晓国际规则,了解和熟悉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政策、法律、人文风情、地理环境等,适应工作和生产环境,适应不断变换的跨文化经历,进而把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创造性地运用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去。要探索跨文化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策略,培养具有多元文化知识结构和跨文化视野的双语双师队伍,定期组织选派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访学,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考察,形成适应跨文化教育需要的教学团队、翻译团队、管理团队。
第二,完善跨文化特色专业教材建设,优化课程设置。
开展跨文化交流,筑牢语言关非常重要。但仅从语言学角度关注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还不能很好地解决异国环境的适应问题,不能满足获得跨文化经验的需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跨文化教育的不足,可根据不同学科特色、学生的专业性质以及“一带一路”国际交流的需求,编写职业院校的适用教材。探索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改革,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强化听说能力,突出专业应用。推进跨文化交际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应用,创新跨文化教育教学模式,打造“一带一路”语言文化类课程,开设阿拉伯语、俄语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选修课程,使学生多方面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礼仪规范、民风民俗、法律制度等。根据“一带一路”建设需求,调整跨文化教育主题,开发多元文化通识教育内容,如丝绸之路历史沿革、贸易和人文交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在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密切关系的“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学科专业,建构跨专业跨学科交叉课程,探索“语言+专业”模式培养,适当增加国际知识与国际文化等内容比重,打造“一带一路”精品课程。
第三,加强“产学结合”,创设跨文化学习环境与交流平台,拓展跨文化实践活动。
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需要在实践中积累和锻炼,这就要求跨文化教育必须进入职业工作现场,针对学生的专业实际和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进行相应的教育。跨文化教育的课程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着眼于蕴含在行动体系之中的实践知识的构建。课程结构既考虑到学科体系的要求,又关注行动体系的要求,做到知识结构与践行能力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生主动对知识的构建并与工作过程中的行动相融合,来完成跨文化能力的发展。要注重在跨文化的场域中探索改革教学方式。例如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外语网络视听中心、国际文化情境仿真室等,通过教师交流和学生交流,以多种形式加强跨文化理解沟通。还有学校成立“一带一路”学生社团,举办“一带一路”相关讲座、研讨会、开展调研等活动,组织和引导学生关注和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充分融入到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行动中去。在学生指导上,改变忽视学生观察社会、与人交往能力培养的现象,通过针对性的跨文化交际教学,丰富体验式和互动式方法,使学生增强倾听、观察、解释、分析、评价和相关的技能,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
第四,打造来华留学生教育品牌专业、品牌课程。
据统计,2018年高职院校全日制来华留学生规模达1.7万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招收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地和境外办学的主要集聚地,595个专业教学标准落地国(境)外。随着“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合作办学推进计划、师资培训推进计划、人才联合培养推进计划的实施,要依托高职教育的独特优势,开发多种语言教授的课程体系和学位课程,打造来华留学生教育品牌专业、品牌课程,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要借鉴“鲁班工坊”办学模式,与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开展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与已经在“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业务的中资企业合作,为国际合作项目和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和相关技术服务支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融入中国文化特色,参照国际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课程标准、资格证书标准,研制国际化的专业教学标准,使更多人了解中国职教,认可中国技术,应用中国产品,学习中国技能。同时,总结与推广跨文化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跨文化适应与管理经验,创新职业教育国际化服务项目,为学生海外实习交流创造条件,推进双向留学。
第五,重视开展高职院校跨文化教育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量众多,各国在政治、历史、经济、民族、文化等领域差异显著,急需大量科研成果来解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深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宽广的平台和更加务实的举措,突出探讨高职跨文化教育的特殊性和内容结构,打造若干个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的跨文化教育重点院校。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特定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科研优势、资源优势,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跨文化教育研究,包括人才培养规格、办学条件、教学形式、教材建设、评价方式、实践基地与研究平台建设、督导评估等,探索支撑高职院校跨文化教育运行保障机制,推动高职院校跨文化教育的长效开展。(高宝立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