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好学院,“陌邻”变“睦邻”
时间:2020-09-10 来源:澎湃新闻

—— 淇澳社区打造邻里和谐新典范

在珠海市高新区淇澳岛上,有一所特别的学院,社区居民在这里可以学习专业技能、文化知识、琴棋书画,也可以寻得好工作、觅得好伙伴、获得好生活,这就是百姓“家门口”的学习乐园——淇澳社区学院。

看着现在其乐融融的居民生活环境,谁曾想到,淇澳社区曾因位置偏僻、信息闭塞,是一个居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经济发展落后,基层矛盾频发的社区,但随着2016年淇澳社区学院的成立,整个淇澳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社区学院助居民劳动就业

淇澳社区是村改居社区,大多居民自祖辈起就生活在这里,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就业难度相对较大。“以前我们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去工地上做散工,朝不保夕。现在有了社区学院,我不仅学到了一门技术,还在企业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现就职于高新区高华市政的淇澳社区居民王蔚源开心地说。

王蔚源是社区学院第一期低压电工培训班的学员之一。这期培训班有25名居民参加,其中22位学员取得由国家安全监测管理局颁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从此投身于电工行业。学员钟伟文和钟建清夫妇现在是淇澳社区有名的电工师傅,夫妻俩承包了淇澳社区近一半的水电工工作,收益颇丰。“社区学院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钟建清说。

社区学院还开设了计算机基础、母婴护理师(月嫂)技能、美食传承等专业技能类课程。“在社区学院里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对我的工作大有帮助。”在一家公司做文员的林美玲说。公交车司机杨来荣则利用在社区学院学到的专业知识顺利通过了公司的晋升考试。

从2017年至今,淇澳社区学院通过开设各类专业课程,帮助120位社区学员实现了劳动就业。

社区学院促邻里和谐友善

一到周末,淇澳社区学院里总能看到这样一幅场景:近十位中年女性埋头执笔绘画,有的画鱼、有的画花,绘画手法专业,作品像模像样。

为了传承传统文化、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淇澳社区学院开设了国画、书法、篆刻、舞狮等多项传统文化类课程,颇受社区居民们的欢迎。已参加过一期的社区居民钟卫容笑着说:“过去很喜欢画画,但没有机会学。经过社区学院的课程学习,我现在画得越来越有章法,家里孩子都吵着让我教,我自己也越来越有自信。”

和钟卫容一起学绘画的,还有从广东云浮嫁过来的李丽萍。李丽萍初嫁到淇澳社区时,因为与本地居民都不熟悉,甚至连他们说的话都听不懂,每天只能在家带孩子,倍感孤独。自从有了社区学院,李丽萍参加了美食传承培训班和国画培训班,结识了很多兴趣相投的朋友,也渐渐与邻里熟络起来。

李丽萍在美食传承培训班里学会茶果制作方法后,经常在家做角仔、叶仔、五指揸、煎堆、萝兜粽等本地美味茶果并与邻里分享,大受邻里赞誉,现在还逐渐有了网上订单。“虽然没多少钱,但感觉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李丽萍说。

李丽萍的丈夫也同样深有感触,以前妻子性格比较急躁,两人经常因家庭琐事摩擦不断。“自从参加了社区学院的课程,妻子每天过的充实,心情也好了很多。”李丽萍丈夫为了支持妻子练习绘画,亲手为她做了一张书法桌,夫妻俩的感情越来越好。

“以前邻里之间老为鸡毛蒜皮的事情起纠纷,现在大家在社区学院里通过学习培训提升了个人文化素养,大家的关系比以前融洽多了。”居民王玉香说。淇澳社区学院成为促进邻里和谐相处的社交平台。

社区学院育文明幸福乡风

淇澳社区学院以“提高素质、培养技能、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为宗旨,根据居民需求开办实用型、技能型、健康型和实践型等多类课程,引领社区居民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截至2019年12月,该学院共开办28个班次,培训6000余人次,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和广泛欢迎。

通过社区学院的教育培训,居民更注重个人思想文化水平,关注个人技能成长,也更重视家庭子女教育。社区居民之间的熟悉度、互信度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得到了提升,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友好相处,曾经的“陌邻”变成了现在的“睦邻”。

淇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姚华耀说:“社区由一户户家庭组成,家庭和美,整个社区也就和谐了,现在淇澳社区打麻将的人少了,在餐桌上喝酒的人也少了,学习文化的人多了,淇澳社区已经形成了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氛围。”

在治理程度大幅改善的基础上,淇澳社区自2019年起运用罗伯特议事规则组织居民开展议事协商,共同解决基层矛盾问题,推动参与社区治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共建幸福家园。

在市、区、镇党委及民政部门的统一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淇澳社区学院通过开设社区学院,撬动了社区治理新支点,带动了社区的全方位发展,成功打造了珠海邻里和谐新典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