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疫情大暴发的背景下,世界经济面临着衰退风险。数以百万的企业员工、毕业生面临着失业、待业等一系列危机……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支持鼓励劳动者参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的通知》。去年10月,教育部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推动职业院校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广泛开展职业培训。
疫情影响之下,作为开展职业培训重要阵地的职业院校如何站上“风口”,彰显职业教育办学的社会责任与担当?近日,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组织了一场沙龙活动,探讨如何在疫情防控期做好职业技术技能培训。
技术迭代、产业变革、生活方式重构……
职业培训更难了?
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大多数企业放假时间长、停产时间长。员工安全生产的弦放松了,企业又无法集中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旺盛的培训需求给职业院校做大做实技能培训带来了新的契机。
“是机遇也是挑战,疫情影响之下,职业院校的培训工作比以往更困难了。”杭州萧山技师学院院长许红平的一番话引发了在场嘉宾的思考,“一场疫情‘大考’加速了技术淘汰和企业的转型升级,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大量涌现,基于经验的传统业态正在迅速向基于科技的智能业态转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改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结构和目标也要重构。”
然而,现实的困境是,一些职业院校师资滞后、专业滞后、课程滞后、设备滞后、技术滞后,导致培养的人才与趋势、产业、市场脱节。“职业院校以昨天的技术为今天甚至明天的产业服务,这条路注定是行不通的。未来,人类与机器将重新分工,那些经过反复训练得到的技术将被数字化,怎样的职业培训才能满足未来的需求?”许红平指出,精准的认知是有效开展培训工作的前提。
正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精准研判,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对接产业发展新需求和行业新动态,率先打破传统专业边界,打造民政康养、旅游航空、数字财会、数字贸易、智慧供应链、智慧管理、数字电气、数字智能八大特色优势重点专业群。截至目前,学校共获批大数据财务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12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覆盖八大专业群。
“技术创新是职教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源泉,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基建等机遇,调整传统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建立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实现培训‘突围’,聚焦基于新技术应用的教学内容改革,切实提升职业教育课程技能培训的实效性,做企业转型升级的‘领跑者’。”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胡新根说。
诚如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校长高志刚所言:“疫情只是催化剂,加速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和行业的新一轮洗牌,职业院校的技能培训也要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随着经济方式的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的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人才需求而‘转’。”
企业倾向自我培训,职校培训课程遭冷落
校企“抱团”才能实现共赢
企业“重设备投入、轻职工培训”,学校培训课程遭受企业冷落,学校和企业在培训目标、内容等方面存在供需矛盾……这是职业院校技能培训中存在的“怪象”。
企业是否真的无需借力就能自我满足培训需求?浙江瑞邦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王晋坦言,疫情之下,企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以往在恶劣的天气下,我们需要技术人员到现场做危房检测,现在借助传感器、通信手段就能代替人完成检测,企业原有的技术工人无法适应新技术的要求,我们迫切需要借助职校的力量培养一批跨行业的复合型人才。
一边是企业旺盛的培训需求,另一边是职业院校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职业培训如何避免“单相思”?沙龙中,与会者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产教融合是职业培训最重要的路径。
近日,由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南产业集聚区(经开区)及相关合作企业共同建立的金蓝领育人共同体——金海产业学院成立。“‘招才难、育才难、留才难’一直是温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难点,由于企业技能人才紧缺,对新技术的应用和技术改造有心无力。为破解这一难题,学院化身企业人才‘蓄水池’,对接企业招工计划制定招生计划,面向社会生源和企业岗位需求实际,为企业量身定制‘准员工’。”胡新根道出了初衷。
许红平认为,职业培训只有立足行业企业视角,让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其中,才能最终实现双赢。他认为,好的职业培训项目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本土产业需求、培训对象水平;平台搭建要对接项目所需课程,资源整合要对接课程所需要素;项目拓展要联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共建联合体;师资发展要对接科技、产业、项目、课程。
统一时间、统一内容的“流水线”式培训不再适用
职业培训要向定制化的柔性服务转变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习惯了统一时间、统一地点,以统一内容、统一形式、统一标准对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流水线”式的培养。此次疫情打破了这一传统模式,职业培训不再是固定时空的教与学,线上线下联动的混合式教学成为主流。
在杭州市富阳区职业高级中学校长彭哲敏看来,此次疫情不仅是职业院校深化校企情感的窗口期,更是优化培训机制的窗口期。
“专业工种不同,培训层次不同,匹配的要素完全不同,职业院校迫切需要提升服务质量,使得各类培训群体都能在具有职教特色的环境中满足各自诉求。”许红平说。
沙龙中,浙江传化化学集团有限公司培训总监刘博分享了公司的人才培养体系。企业以战略转型升级为导向,结合人才成长周期,分层分级进行人才培养,制定青蓝计划、湖蓝计划、海蓝计划、天蓝计划,打通进阶通道。疫情期间,企业联手云学堂开发出49门线上课程,供有机合成工、化学分析检验员自主培训学习。
传化集团的人才培养计划让杭州技师学院教师、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冠军杨金龙深受启发:“在这个疫情防控期,坚持服务导向,依据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在更开放公平的维度上为更多潜在的受教育者提供职业教育机会和高质量服务,才能不断提高技术技能培训的实效。”
省职教社常务副主任、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王利月指出,职业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更是一种终身教育。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个人职业生涯长期发展的重要举措。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全面深刻的,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也是巨大的,职业院校要积极应对、主动适应需求变化,不断创新培训内容和形式,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胡梦甜)